6月5日下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方金友研究员,在博文楼402教室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硕作了名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及建构”的学术报告。
方金友指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实践的新领域,成为事关国家安危、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社会性空间。因此,我们要本着对社会、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随后,方金友从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与特点入手,谈新时代如何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扩展,全部社会生活都被纳入到网络体系中,按照互联网技术逻辑运转。互联网社会的形成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助推互联网意识形态的生成。当今网络意识形态具有生成条件的技术依赖性、构建主体的多元化和大众化、内容构成的广泛性和异质性、表现形式的视觉化和感性化、动员方式的易煽动性和难控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全球化以及社会效应的累积性和辐射性等七大特征。他强调,在当前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的进程中,网络传媒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公信力挑战以及网络空间治理困难等三大风险客观存在,但在网络社会大趋势不可逆的历史潮流中,必须抓住利用网络传媒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直面困难与挑战。他提出,要在保证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建好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就必须科学分析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深入研究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规律,理性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最终化网络这个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
朱松林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他在总结发言中感谢方金友研究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以丰富的案例为同学们解析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任务。他要求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认真学习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认清当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势,炼就融媒体传播本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撰稿:张玲群;审核:朱松林)

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