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必赢唯一官方网站2011届新闻学毕业生,现在就职于上海市金山区融媒体中心,任新闻采集中心副主任。
“终于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6月1日零时起,上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朱奕作为身处抗疫一线的记者,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机会。
在本轮上海疫情中,朱奕所在的新闻采集中心受疫情影响,成员从28人缩减到13人,但任务量却在增加。疫情严重时,朱奕与新闻中心的同事们不得不吃住在办公室。白天连轴转稿子来不及写,晚上还要参加区里疫情防控会议。他清楚地记得,最晚的一次会议直到夜里11点45分才结束,写完会议新闻稿已经是凌晨12点半。再整理其他新闻内容,直到1点半左右才休息。
在金山区实行“全域静态管理”期间,朱奕在不干扰正常疫情防控秩序的情况下,采用纪实性报道的方式,连续三天拍摄了所住小区核酸检测、抗原筛查的过程。他的镜头不仅记录了从头一天早晨5点忙碌到第二天凌晨1点的医务工作者,也记录了凌晨4点俯在沙发或座椅上片刻休息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这种伴随式采访,让朱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他感慨道,“疫情当头,每个人都在努力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一切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历时近两个月的高强度、连轴转地采访报道对朱奕是从业以来的第一次;执笔逆行,用行动诠释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却是他坚守的使命。2020年,朱奕就对金山区派出援鄂医护人员进行了系列报道。在医疗队返沪那天,朱奕策划并主持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对返回上海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采访。如此长时间的直播是金山区融媒体中心的首次尝试,也是朱奕的一次自我挑战。当年,朱奕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新闻工作充满新鲜感,但做新闻的确是相当辛苦的事情:越是危急关头,越需要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记录。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职业情怀,你不会想要去考究采编的门道,也不会去琢磨如何选准和深挖新闻点。” 保持热情、厚植情怀、坚守职责,是朱奕作为新闻人的从业感悟。
2022年6月15日,上海市金山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了一封倡议,号召全区新闻工作者共同携手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用心、用情讲好鲜活动人的抗疫故事,持续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唱响主旋律、发出最强音。这正是朱奕此前和正在做的事情。

(撰稿:薛荣玉、滕文钰;审核:朱松林)

快捷通道